中国杭州

2016-11-02 16:41:13

公共自行车系


评委评语

杭州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困扰着80%的居民和上班族。杭州明白“最后一公里”对于使用公共交通而言是一个巨大挑战,因此启动了一个大规模的自行车共享项目。该公共自行车系统每天服务约30万人次,为城市公交系统提供了有效补充。该项目除启动资金外无需政府拨款,其商业模式包括在自行车停靠点出售广告位置及提供便利店服务。该项目的一大特色是与大学合作,监控使用情况并提供特殊的管理系统以保障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项目背景 

2006年12月,国家建设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确立“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杭州市委、市政府在制定并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政策与措施过程中,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具有杭州特色“五位一体”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并首次将“公共自行车”纳入公交服务体系中。 

项目目标

成立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2008年) 

2008年4月,杭州市委、市政府依托杭州公交集团公司,组建了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市公共自行车公司),由该公司统一负责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建设、营运和服务管理,系统实行一小时内免费租赁,超时阶梯性收费标准。2008年5月,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系统首批61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2800辆公共自行车投放试行成功。

制订公共自行车长期发展规划(2008年-2010年) 

杭州市委、市政府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初制订了《关于加强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入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打造“品质公交”的实施意见》,根据《意见》要求,至2009年底,完成系统一期工程,使主城区服务网点达到1000个以上,公共自行车车辆达到50000辆以上;2010年公共自行车覆盖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高新技术开发区(滨江)、萧山区、余杭区;2012年覆盖到五县(市),全市公共自行车总量6万辆,服务点2400个,其中五县(市)中心各配置200-400辆、服务点10-20个;2015年, 全市公共自行车总量9万辆,服务点3500个;其中5县(市)中心城区各配置500辆、服务点25个。计划至2020年,全市公共自行车总量确保达17.5万辆,力争达20万辆。

公共自行车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探索(2009年)

为确保公共自行车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于系统建设初期就提出政府通过一次性投入,用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基础建设,其余的经营费用统一由企业自主解决,以降低政府负担,但政府在企业开展广告招商、服务亭开发等一系列经营探索过程中给予政策支持,“政府投入、企业运作”的模式,为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健康运作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项目参与方及所需资源

项目参与方

从市建委,规划局到市城管委,各级政府部门对服务网络建设给予大力支持。

杭州市规划局负责编制杭州市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服务网点布局规划,并且随着杭州地铁的开通,又及时制订公共地铁交通衔接规划。而市建委则在审核车站、大型文娱场所、大型居住中心、旅游景点及体育场馆等项目时,对按规划应设置公共自行车服务点设施的,严格要求设计单位在工程方案设计中明确公共自行车配套用地,为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发展预留空间。市城管委负责牵头交警、市政、街道社区等部门,对具体选址进行市民意见的征集,并做好相关选址协调工作。在前期对公共自行车的建设给予大力的支持。

公交集团下属的杭州市公共自行车公司,全权负责项目的实施。

杭州市公共自行车公司自成立以来,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在服务、管理、经营等方面持续进行创新,通过制订规划、编制标准、创新模式、优化服务、挖掘潜力,依托现代高新技术不断提升系统品质。经过六年的发展,使系统从建设初期的61个服务点,2800辆公共自行车,日最高租用量5000余人次,发展到2014年7月底的3111个服务点,7.8万辆公共自行车,基本实现每隔300米就有一个服务点,日最高租用量41.14万人次,六年累计租用量4.1亿,市民免费使用率96%,市民对系统的满意率达95.09%。

所需资源:

资金来源:通过财政配套资金获得稳定资金

杭州市公共自行车公司2008年成立时,杭州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为公共自行车系统基础建设一次性投入资金,系统的广告、服务亭等各类资源无偿供企业开发,开发所获取的收入用于系统运营;同时,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公共自行车的各项节能减排项目给予数额不小的资金支持。于此同时,市城管委则减免了所有公共自行车服务点的道路资源占用费,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技术支持:与各类高校通力合作,提高系统智能化管理

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通过对租用数据的分析,研发了公共自行车智能调度系统、租赁管理系统、疑似故障车判别系统等系统,方便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智能化管理,为缓解公共自行车“还车难”、“维修难”等提供了技术支持。

人力资源:高校,社区及社会人士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浙江工商大学等7所高校联合与杭州市公共自行车公司签署协议,共建公共自行车高校志愿服务基地,志愿者们参与公共自行车车辆清洁维护、宣传绿色出行理念、引导和鼓励市民绿色出行。随着志愿服务的宣传和公共自行车规模的加大,各类社区和各大中小学也积极参与到志愿者服务中来。

项目创新

这个项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革新式的,因为该项目虽然是向法国巴黎学习,但实际上在项目实施初期,根本就没有对法国等其它城市进行实地考察或邮件等方式的交流与学习,杭州市公共自行车公司只是从网上下载了巴黎公共自行车的图片,然后自主研发了具有多项国家专利的“姚国方”锁止器以及杭州公共自行车智能系统,并改变了很多杭州市民的出行方式。推广10条骑游路线,游客可以骑车游西湖、骑车游十大古城门等,为外地游客提供了更加休闲的旅行方式。同时它后期的发展规模以及服务模式和取得的成效都远远超过了国际上的很多城市,2013年10月,美国专业户外活动“活动时间”网站,通过对全球553个地区公共自行车项目进行分析和比较,根据6个标准进行综合打分,选出得分最高的16个地区,杭州夺得第一名。

实施困难及处理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曾遭遇了五大难题,即“布点难”、“还车难”、“处置难”、“维修难”、“运营难”。

“布点难”: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布置在城市人行道路上,由于城市道路资源有限,布点逐渐成为难题,针对这个问题,政府采用了提前规划的方式,在城市轨道交通,新建小区规划初期就考虑了公共自行车的设置。

“还车难”:随着公共自行车项目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低碳出行的队伍中,骑行的时段更多地集中到了早晚高峰期间,由于系统的无人值守和通租通还,以及早晚高峰的“潮汐”现象引发了“还车难”,针对这个问题,公司在人流集中的100多个服务点安排了专人进行人工服务,帮助顾客租还车,同时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实时动态调度管理机制,加强服务点之间车辆的调度,并开发手机APP引导顾客就近还车。

“处置难”:由于3000多个服务点中仅有100余个服务点安排了工作人员值守,顾客在租车过程中碰到问题很难直接获得响应,只能通过热线人员进行处理,处置方式的单一性影响处置效率。针对这个问题,公司建立官方门户网站,升级了热线平台,开通短信平台和微信公众平台,加强与市民的沟通,提高了处置的时效性。

“维修难”:   随着市民对公共自行车出行依赖性的加大,车辆的使用频率不断

提高,加上产品本身的公共性,促使车辆破损率不断攀升,车辆“维修难”也成了公司运营过程中的一大难题。针对这个问题:公司在人流量较大的服务点上安排维修人员驻点,进行车辆的维修和保养,对于达到一定年限的车辆停入基地整车拆除后重装,并且进行工业改良,提高车辆品质。

“运营难”:国内其他城市的公共自行车项目大部分采取政府的长期财政补贴,在系统得到充分财政补贴的同时也给政府带来了很大的负担,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在经营上却是采取了“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经营模式,在政府完成建设资金的一次性投入后,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来满足公益性服务,这是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最大的创新,但如何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也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难题。针对这个问题,2010年杭州市公共自行车公司通过招标,将公共自行车系统中的1035个服务亭、棚及5万辆自行车车身广告资源,以每年2800万元的价格(每年递增10%)转让给国内知名广告企业经营,同时将服务亭通过合作、租赁等方式,增设开展旅游咨询、出售饮料等包装食品、彩票发售、汽车培训报名点等商业服务内容,做到“一亭多用”,并且利用服务亭外挂流媒体广告等,提高资源收益。2011年,公共自行车系统通过各类资源收入,基本实现收支平衡,使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健康运作和可持续发展有了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2014年公司继续创新经营思路,与银行合作开发银亭,并向国内其他城市开展服务输出,增加经营收入。

实施效果及评估

项目实施效果

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系统投入运行以来,从各方面的反映情况分析,取得的成果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初“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和缓解城市交通“两难”问题的初衷,在推进节能减排,建设低碳城市,倡导绿色出行,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以及提高市民身体素质等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成效。

—融入了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基本解决了“公交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通过对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公益性的定位,以及用科技手段实现了公共自行车租用的自主服务和通租通还,使其与现有公交系统有机结合。目前,从公共自行车的租用情况分析,租用区域从景区转向城区,租用时段也开始集中到早晚出行高峰(占日租用量45%左右),这说明公共自行车的租用已经从当初的景区游览转向正常出行,从这一变化可以证明,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可以解决“公交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

—进一步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缓解城市交通“两难”。通过把公共自行车租用优惠条件与公交出行相结合,以此吸引更多的人选择公交出行,以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目前,公共自行车日最高租用量达到41.14万人次,六年累计租用量突破4.1亿,公交出行分担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对减轻城市道路交通压力,改善道路交通条件,缓解交通“两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倡导绿色出行,推动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据统计,按2013年全年日均租用量28.28万人次,平均租用时间33.6分钟,平均出行距离约3.0—5.0公里计算,如与公交车出行相比,可节约1.26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2万吨;如与小汽车出行相比,可节约标准煤5.0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74万吨。如按每辆小汽车平均运载2人计算,相当于每天减少14.14万辆小汽车的出行量。而一年所节省的燃油费用,相当于政府对公共自行车的全部投入,对城市生态建设的示范、引导效应更不可估量。

  —方便公众出行,降低市民交通出行成本。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系统的建设,通过科技创新,有效降低系统运行成本来最大程度地降低租用者出行成本,实行市民在一小时之内免费租用公共自行车,据统计,自系统推出以来96%以上的公共自行车租用都是免费的。同时公司还把公共自行车免费租用优惠条件与常规公交出行相联系,推出常规公交与公共自行车换乘实行免费租用时间延长至一个半小时的举措,从而吸引更多的人选择公交出行。

项目评估

每个年度,杭州市委、市政府都会根据城市的发展需要和社会评价意见,对公共自行车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根据要求制定建设计划并进行实施,媒体、市民时刻对项目进行监督,“12345”市长热线、FM89民情热线等都为市民提供了沟通渠道,他们的满意度和使用公共自行车的频率就是对项目好坏的评估标准,沟通渠道的增多为他们使用这个标准提供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