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中国义乌)

2019-01-03 00:00:00

作者:袁桂萍/李光耀创新城市中心


义乌是第三届广州奖组委会特别推荐城市,此次调研开展于2017年7月26日至27日


义乌位于中国浙江省,距离上海约300公里,是一个生产、储存和再出口的城市,专门生产小商品,如珠宝、饰品、玩具、家电等。2013年,全球超过60%的圣诞饰品来自义乌。

几个世纪以来,义乌在中国的创业和贸易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如“鸡毛换糖”这一当地民间故事所记述的。据说,义乌人会去到周边的乡村,用他们当地的红糖换取鸡毛,然后把鸡毛用作肥料,或者做成鸡毛掸子出口。据历史记载,义乌最早的批发市场可以追溯到18世纪。

近几十年来,义乌已成为中国拥有首批自由贸易市场的城市之一。1995年义乌被评为浙江省唯一的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到了2004和2005年,义乌的商品中心/市场被联合国、世界银行和摩根士丹利评为“最受国内外大众喜欢的中国城市”和“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2011年,义乌被批准为中国国际贸易改革试点城市。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义乌也渐趋国际化。火车站的标志有中文、英文和阿拉伯文。在义乌各处,如宾王商贸区,还可以看到许多土耳其餐馆、阿拉伯餐馆以及其他外国菜餐馆。在过去的17年里,包括外国游客和居民在内的人口增长了240%。


项目背景

目前,义乌人口约200万,土地面积达1105平方公里。每年有50多万外商前来义乌。来自中东和非洲的人越来越多。据《海湾新闻》2011年报道,每年约有20万阿拉伯批发商到访义乌。义乌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1.5万名外籍居民,大多从事进出口贸易,无论是相对意义还是绝对意义,这一数字都在浙江省首位。

但是,随着国际交往和商业交易日益增长,外商和本地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纠纷也随之而来。虽然贸易纠纷突增可以作为国际贸易新发展的一项指标,但事实证明,贸易纠纷会带来不良的名声,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与私人贸易相关的问题可能会上升为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冲突。

相反,迅速解决贸易纠纷可以增强外商的信心,提高外国顾客的信任度,确保友好的营商环境。尽早解决贸易纠纷符合城市的利益。


项目实施

1. 调解过程和效果

义乌的贸易纠纷解决经验提供了一个引人注意的视角。传统的诉讼、审判等解决民事纠纷的司法程序十分耗时,义乌市司法局决心加快解决涉外贸易纠纷,于2013年5月,试行中国首个涉外贸易纠纷调解程序。

这一过程包括在司法局下成立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简称“外调委”)。外调委的个独特之处是它让定居或半定居义乌的外商担任志愿调解员来减少贸易纠纷。这是中国法治应用中的一个革命性理念。

2014年4月,外籍调解员从最初的3名增加到11名,到了2017年,增加到18个国家 22人。任命的外籍调解员都是在义乌生活了10多年的商人,技能熟练、德高望重。他们会说至少三种语言,包括汉语(有人甚至会讲义乌方言),熟悉中国和中国文化,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做正经生意,诚信经营。

除了外国调解员外,外调委还有37名中国调解员,由法官、检察官、律师和贸易专家组成。在整个调解过程中,外调委与义乌市人民检察院和义乌市人民法院密切合作,聘请义乌市人民法院三名法官担任调解员的导师和顾问,让整个调解过程更可靠、更可信。

调解员任期满1年即重新选举,重新任命,而新调解员可根据自我推荐、同行推荐、面试和评估被纳入。调解员由22名外国成员组成,尽可能与调解当事人的文化、语言和贸易背景相协调。在调解过程中,与当事人来自同一国家的调解员是首选。如果不能达到国籍匹配,与当事人同一语种的调解员将受邀参与调解。除调解外,调解员还被要求跟踪结果执行情况,并协助宣传法律法规。

义乌市司法局除了对调解员进行个人审查外,还会每年对外调委的行动进行评估,以确保调解过程和结果符合法律规定。如有必要,司法局还会提出进一步的措施和准则加以改进和标准化。

义乌项目的成功源于以下方面的效力:

(1) 简化流程——与复杂的传统司法手段相比,调解过程相对简单。它涉及提出申诉申请和听证会,申诉申请陈述当事人和争议性质,听证会通常在随后一周或两周内安排。

(2) 节省时间——传统司法手段需要很长时间(1个月或以上),而整个调解过程只需10个工作日(准确地说,通常为1或2周),有时只需2至3天。

(3) 节省成本——组成调解小组的外籍调解员不仅对文化和语言很敏锐,而且对他们的商贸惯例深入了解、十分熟悉。作为调解过程的一部分,调解员及其法律服务无需当事人支付任何费用。对城市来说,相比诉诸法庭,调解提供了一条成本更低的纠纷解决渠道。

(4) 宣传影响——该项目的另一个好处来自于调解员的“一岗双责”这一新理念,即调解员不仅负责调解纠纷,还承担宣传工作,让国内外商人都熟悉中国的商贸法律法规。

通过引入定居义乌的外籍商人作为调解员,外调委能够让外商参与解决涉外贸易纠纷,注入文化意识,打破语言和文化障碍,使涉外法律事务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且很关键的一点是,它能提高所有当事人对涉外纠纷裁决的信任。其结果是既实现了以人为中心、具有文化敏锐性的调解,又普及了法治。

现在本地商人和外国商人都更了解外调委和调解服务。外调委一直都在扩大其影响、宣传和通识服务。它运用包括社交媒体(如微信)在内的平台和案例故事,让商人增强意识,普及良好的贸易道德行为和法制知识。

外调委的成果已经在国家电视台播放,并拍成短片。调解案件的经验已被汇编成中英文资料,作为本地和外国商人的行为守则(例如,在义乌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同时外调委建立了一个数据库和查阅系统,以记录屡犯不改的奸商。外调委正继续扩大其数据收集和统计,以给商界传播和提高意识,从而避免违规市场操作,让调解更有效。

该项目的核心是外调委与其他部门、利益相关者进行信息交流与合作,以全社会参与的方式进行调解。这些方法、程序和指导方针是在参与过程中制定的,参与的不仅有市政府的各个部门,如法院、检察院、海关、公安机关、外事与侨务办公室、商务局等,还有商业和贸易代表、专家、法律和法律助理等。

为保持沟通畅通,外调委每月都会举行会议,包括与调解员、专家、法律和政府当局进行在线讨论。会议议程涵盖工作量计划讨论、每日案件、待解决问题、调解借鉴的经验教训,以及加强外籍调解员当地知识、调解和沟通技能的法律培训等。其核心宗旨是强调不断反思和学习,从而提高贸易的服务质量和环境。外调委力求邀请更多的外籍调解人,包括经验丰富的侨商,壮大调解团队,这就是成功之处。

外调委并非单独工作,而是激励关键的利益相关者——行政和专业人士——创造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外调委定期与义乌外事与侨务办公室、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中国商品集团以及其他对外事务及贸易相关机构等进行对话沟通。为此,义乌在其国际贸易城四区附近,开设了一站式的商务及出入境便利服务中心, 即“义乌国际贸易服务中心”。

2. 调解纠纷与防治纠纷并行

义乌不仅调解纠纷,而且以整体思维看待纠纷发展过程,通过“外国人口融入社区项目,采取措施,首先避免纠纷产生。随着不同社群的增加,义乌越来越重视创建一个包容、充满活力的社区。关键的策略在于通过经济发展和当地城市空间两者的紧密联系,促进对外商的宽容和热情,让他们有宾至如归之感。

每年,义乌都会邀请外籍居民参加会议,分享他们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分享内容,列出10条“国际化措施”,政府部门按指示执行相关职能。此外,义乌还会举行例会,阐述这10项措施并解读新的涉外政策。

在社区层面,义乌为外籍居民群体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汉语课、义乌一日游、饺子节、儿童艺术课、保健信息、教育等,帮助他们安顿下来,融入当地,熟悉中国文化。

2014年,义乌在鸡鸣山社区设立了义乌同悦社工服务服务中心,这是第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服务中心,以更好地与鸡鸣山社区(鸡鸣山社区居住着50多个国家的居民)及周边社区的外国群体建立联系。该中心每周开放7天,为多文化和跨国交流与互动提供社区居住活动中心。其目标是打造义乌国际融合社区,使社区生活和谐愉快。

社区纠纷是不容忽视的。该中心为社会、社区或家庭纠纷提供社区调解服务。与外调委一样,这项服务的团队也有外籍志愿调解员。 

在商界层面,“世界商人之家”支持外贸和商业群体,组织各类社会活动俱乐部,如医疗保健、体育俱乐部等。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包容也涉及表彰和更好地利用外籍群体的人才。对那些为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外国人,义乌授予他们“商城友谊奖”。

外籍群体跟城市协作的方式包括:

  • 受邀与当地政府进行互动会议,给当地商业发展事务建言献策,以综合方式共同开发解决方案,更好地应对与外贸相关的机遇和问题。

  • 受邀成为当地社区的一份子,例如通过担任调解志愿者、大使及导师,协助新来的外国人士适应义乌的生活等。

  • 受邀参与文化活动,向当地社区介绍他们的文化,为当地人民学习他国文化和语言提供机会。

项目的核心是致力于社会与文化的理解、凝聚与融合,采取行动从根本上解决纠纷。正如许多国际学者所说,文化是纠纷演变和解决的关键因素;文化意识和文化理解在处理跨文化纠纷时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文化差异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和行动 。尽管避免纠纷是另一回事,但也应该在纠纷管理中予以考虑。


项目成效

事实证明调解过程是非常成功的。外调委每年平均处理100多起涉外纠纷。2013年至2016年7月,外调委解决了287起纠纷,涉及金额约4500万人民币,成功率达96.7%。中国和外国贸易商由此得到的经济损失赔偿约2300万人民币。

对预防纠纷而言,这些行动是简单的;但对于树立意识以及建立不同社群间的联系,这些行动却至关重要;对于发展完整的服务生态系统、从而促成义乌的宜商宜居环境,这些行动尤为重要。其效果能从埃塞俄比亚调解员的一番话窥见一斑。在此次调研中,他称“义乌是我家”,似乎表明,义乌正勉力实现让外籍居民感觉宾至如归的目标。


项目挑战

义乌的创新之处并不局限于将贸易纠纷最小化,而是延伸到不断提高其商业生态系统的科学技术水平。商业和贸易交易的增长加速了小工厂的扩张,它们生产和加工的小商品被卖到市场,再出口到国外。随着科技和先进制造业的出现,义乌正重新把重点放在集合和加强工业经济。它正对其低技术工业活动进行结构调整,转向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


项目亮点

这个巨大变化尽管最近才发生,但正在重塑义乌的形象,义乌正对外展示出一个社区友好的宜商之城的形象,同时这种变化通过当地企业和在义乌做生意的外国企业,为城市和产品都提供了一个全球市场营销的框架。这样做并非易事,它需要决策者的领导能力、远见和制度创新,以及企业和社区的积极参与和相互合作。其核心宗旨是注重不断反思和学习,以改善义乌的服务质量以及贸易和生活的环境。


项目借鉴

与许多中国城市一样,义乌正努力在全球经济中定位。义乌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以整体法解决纠纷,让经商便利。义乌虽然面积规模不大,但它展示了地方在解决涉外贸易纠纷时,是有可能尝试调解等新政策,并通过制度创新保持领先地位的。

义乌认识到地方品牌的重要性,它已经逐步、但无疑开始提升其欢迎和便利国际商务的城市形象。它的地方战略是全面的,考虑到体制和社会两个方面。通过在贸易纠纷中创新地使用外商调解人,利用义乌众多商人的技能,义乌正让涉外法律事务更有效,更重要的是,提高各方当事人对涉外纠纷解决的信任度。不同的机构并非在孤军作战,而是聚集在一起,努力简化流程,改善效率、成本以及外商和本地商人之间的沟通。与此同时,它们正在加强文化意识,减少语言和文化障碍,在不同层次上让不同社群之间更加接纳包容,这是防止纠纷的关键第一步。

一如义乌在引导外国调停者解决涉外贸易纠纷时所做的,采取全方位、全民参与的方式进行城市选择,,是对创新活动时间和空间动态很重要的应对。地方创新如果构想合理的话,可以以多种形式和阶段进行生产和发展,以密切影响社区的建设。如果说义乌调解的经验有什么借鉴的话,那就是不同的社区如何联系在一起,以确保一个繁荣、包容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各社群可以一起生活、工作、学习、玩耍,有归属感——即“义乌是我的家”。项目的挑战在于如何确保创新动力继续跟上经济增长和财富创造的步伐。



项目启示

与许多国家一样,中国认识到对研究、创新和企业的投资对其未来经济至关重要。中国已经开始投资研发,尤其是技术创新:目前研发支出占GDP的1.61%。义乌也开始发展必要的基设施,包括科技园区和创新区,重点发展时尚、信息、先进设备制造和生物医学科学。它正在吸引当地和国际的公司和科学家到这些地区工作,提供包括住房补贴在内的有力支持。

义乌信息与光电子高新技术产业园就是一个例子。该产业园位于义乌东北部,占地143平方公里。2017年2月,义乌宣布它为省级科技企业的孵化器。其定位为研发商业化、创新创业、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产业转型(特别是光电LED)的平台。园区已吸引了160多名博士,并孵化了100多个项目。

这些发展战略打破了普遍的基于“一村一产品”原则的单一商品工业区模式。工业园区虽仍在建,但它的发展体现了义乌的另外一面:善于让传统的形势适应现代新形势,支持其成为全球和国内企业一站式交易的重要窗口。这是义乌创新精神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