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广州奖将这样出炉——首场答辩会现场直击

2021-11-09 18:13:55


    8日晚,第五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以下简称“广州奖”)入围城市答辩会正式启动。丹麦首都大区、荷兰布雷达、塞内加尔圣路易斯3个城市参与首场答辩,与其他入围城市角逐最终的五个获奖城市名额。


    广州奖是如何评选出来的?遵循哪些标准?今年有哪些项目入围?下面关于广州奖的五问五答,将带你快速了解。


    “广州奖”是什么?


    表彰城市推动创新发展的成功实践


    广州奖全称是“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由中国广州市、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组织、世界大都市协会主办,旨在交流城市创新发展的先进经验,表彰城市和地方政府推动创新发展的成功实践,倡导城市创新发展的科学理念,推动全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自2012年以来,广州奖已举办四届评选活动,每届均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个城市报名参评,累计城市创新参评项目已超过1300个。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城市规划和良好治理、伙伴关系、技术、韧性城市、社会包容和性别平等等主题领域。


    “广州奖”评选有什么标准?


    创新性在第一位


    第五届广州奖将如何评选出最终5个获奖城市? 广州奖评审委员会有5个评审标准:

    正如“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这一名称所示,第一个标准是“创新性”——获奖项目必须是前瞻性的政策、独创项目、新型商业模式或具有创意的做法,能解决社会、经济、环境或治理方面的重大问题;

    第二个是“成效性”——已经达到或正在达到预期目标及其他有利社会发展的成果;

    第三个是“应用性”——具有显著的可示范效应和推广意义;

    第四个是“影响性”——对解决公众关注问题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力;

    最后一个是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新城市议程》的相关性。


     “广州奖”怎么评?


    专家评选与公众投票相结合


    广州奖每两年举办一届。每届广州奖评审团由国际专家组成并独立运作,首先由技术委员会从符合参评资格的城市中遴选出15个入围城市和30个专家推荐城市,最后由评审委员会从15个入围城市中选出最多5个获奖城市。


    首先,技术委员会初评。由来自各地区和专业领域的技术委员会专家对申报实践进行初评,遴选出排名靠前的45个实践城市,然后在45个城市中选出15个入围城市。


    其次,公众投票。15个入围城市申报材料将在广州奖官方网站公布,由公众、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入围城市答辩会参会嘉宾、全球市长论坛参会嘉宾以网络投票形式选出1个城市进行嘉许。


    最后,独立评审委员会终评。由不少于5名国际知名人士组成独立评审委员会,对15个入围城市进行评估。评审委员会根据入围城市提交的书面申请材料以及在入围城市答辩会现场陈述和答辩情况,选出获奖城市。



    评审委员会将从入围名单中最多选出5个获奖城市,获奖城市可少于5个,除了获奖城市,广州奖组委会还将为其他的入围城市颁发广州奖荣誉奖章。


    答辩会如何进行?


    分四组按主题答辩


    从11月8日至10日,答辩会将邀请15个入围城市的代表分4组展示其入围项目,并回答现场观众包括评审委员会专家的提问,4组分别为:“包容之城”“创新之城”“韧性之城”“绿色之城”。



    答辩会面向全球城市决策者、管理者和研究者开放。通过项目展示和互动环节,与会者可以了解国际城市治理的最新动态,分享地方执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成果,交流全球城市创新实践的优秀经验。


    今年有哪些项目入围?


奥地利 维也纳:激励儿童和青年加入城市决策和管理

巴西 圣若泽杜斯皮尼艾斯:监控传染病与保护野生动植物移动程序

中国 重庆:处理疫情城市医疗废弃物的应急解决方案

丹麦 首都大区:自行车超级高速公路计划

厄瓜多尔 基多:都市区生态效益工具

印度 奥里萨邦:城市工资就业倡议

印度 伯翰普:污物处理项目

印度尼西亚 万隆:OMABA烹饪中心

黎巴嫩 丹尼区:抗击疫情的应急响应计划

马达加斯加 塔那那利佛:城市粮食系统

荷兰 布雷达:“绿色码头”项目

塞内加尔 圣路易斯:地方政府跨市红树林养护项目

南非 开普敦:“绿色开普”西开普工业共生计划

美国 洛杉矶:可持续发展目标行动开源机制

澳大利亚 安利:“共同住宅,安乐晚年”项目


    现场直击


    合作和公众参与是关键词


    答辩会上,入围城市除了要作十多分钟的主题陈述外,还要面对评审专家及线上观众的“拷问”。如何让各利益相关方都参与到项目中?如何确保可持续的财政支持?如何帮助生计受影响的人?答辩会在犀利专业又蕴含人文关怀的“问与答”之间,向全球观众提炼、共享城市治理智慧。


    “合作”是这场答辩会的关键词,每一个项目都提到跨区域、跨部门乃至跨学科的合作。“2008年我们调研发现,跨城市的自行车骑行者越来越多,时间也越来越长。为解决跨城市通勤这个‘刚需’, 丹麦首都大区联合30个城市推出了‘自行车超级高速公路计划’。”该高速公路网络办公室主任西泽尔·伯奇·惠勒说。项目也在早期便引入公众参与,得益于一群乐于提供骑行经验的受访者,办公室能及时在高速公路上向人们提供“路面湿滑程度”等重要信息。


    荷兰布雷达的“绿色码头”项目是如何把组织联合起来的?如何让市民参与其中?“我们在考虑古城墙上树木的保护时,邀请了自然组织加入,向他们咨询树木保护的问题,如哪种树木会比较好成活。我们也动员了很多市民加入其中。”项目主管罗尔·克莱斯回答评委提问表示,项目中的关键技术就来自于当地一所大学。



    既有“火药味”又有人文关怀


    答辩会虽在线上举行,“火药味”丝毫不减。从项目前红树林每年减退40%,到项目开始后红树林每年增长7%、土地退化趋势每年下降25%……塞内加尔圣路易斯的地方政府跨市红树林养护项目给了亮眼数据,评委提问却是一针见血——如何确保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塞内加尔圣路易斯市政府秘书长阿玛斯·迪亚坦言,由于部分市政府管理人员不愿意参与到项目中,项目确实较难获得来自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的资金支持,资金通常来自非政府组织,项目和技术伙伴的支持也是比较脆弱的,对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


    但提问也有温情的一面,同样对红树林项目,有线上观众请主持人代为发问,怎么帮助因为红树林保护项目而失去生计的居民?阿玛斯·迪亚回答道,项目会帮助这部分人寻找替代的工作,通过一些协会、非政府组织提供生产设备例如渔船,给当地居民提供技能培训,为妇女提供工作机会,同时向他们科普保护红树林的重要性,让大家都能最终从项目中受益。

    

    在略带紧张的氛围下,城市代表们不仅把答辩会视作城市治理经验的“竞赛场”,也把它视作城市形象传播的“路演会”。荷兰布雷达的代表把城市日落美景用作答辩的背景板,古老的布雷达大教堂传递着“老城市”也在致力创新的信念。丹麦哥本哈根代表把雾凇下的高速公路搬上屏幕,行道树宛若玉树琼花。塞内加尔圣路易斯更是通过修复红树林美景,让城市勃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