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2012-12-31 11:16:51

21世纪城市河流一体化项目

项目背景

首先,新加坡没有足够的淡水资源。它缺乏了天然的地下蓄水层,因此目前60%的水都是从马来西亚调进来。

其次,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新加坡严重缺水的问题。新加坡在20世纪60年代高速的发展和急剧增加的人口也使它面临旱灾、洪涝灾害、水污染等难题。碧山公园周围的(包括加冷河在内的)河道和运河等最初都是为缓解洪涝灾害而建的。这在当时确实缓解了问题,但是30年过去了,单单一条笔直的中心运河不能成为一个城市基础设施的其中一部分了。我们应该有更多更好的城市河流一体化设计。再者,如今这些河道和运河的安全问题也值得我们考虑,每年都有市民因此而失去生命。

市民

另外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相当多一部分的市民住在碧山公园附近。在过去的30年里, 公园附近的住宅区人口密度持续增加。由于碧山公园是新加坡国内唯一的一个大型公园,而且利用率很高,因此它也成为新加坡国内最受欢迎的公园,每年接待游客超过250万人次。该公园于20世纪60年代末建成,园里的便利设施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需求和风格。如今,随着时代的变更,为了满足市民和游客的不同需求,它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造和修葺。

生物多样性

以前的碧山公园相当单调,一大片的草坪里也没有几棵树,没有生物多样性可言。现代化的公园必须了解当地的植物群落和动物群并想方设法地为它们提供栖息地。

项目目标

项目的目标是改造加冷河以及碧山公园,使它们摇身一变成为新加坡打造绿色城市基础设施的新篇章。它既能解决新加坡国内水源提供、防治洪灾的需要,也将增设更多供人们休闲与娱乐的场所。

新的设计过程: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所有的城市开发商、设计师以及项目干系人都必须从一开始就参与到项目设计中来。

新的任务:新加坡国家公园局及新加坡公用事业局得意识到项目的目标是把碧山公园与自然河道融为一体。相关部门必须开始负责起设计、批准、维护该项目的责任。

新的技术:比如说,河岸生态修复工程技术。这类技术是第一次在热带国家应用。从前面的管道排出来的混凝土将会100%得到循环并再使用。公园里的用水也通过一个生态水源净化系统来进行过滤,这样的话,每天可以节省15万升的饮用水。不仅如此,受影响的30%的树木也会保留下来,在公园另找地方种植。

新的参与者:学校的孩子们设计了公园的某些元素。其他的一些草根媒体,如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等也对该项目开放了公众评论一栏。这在新加坡的城市项目设计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严格的监控:在碧山公园开始重建前,我们对公园里生物多样性的监管就开始了。不仅如此,新建成的碧山公园也将继续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并对此作更多的了解。我们每个月都会对这一极具创造性的生物工程进行监管并对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了解。

新的认识:该项目的另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打造一个市民可以脱掉鞋子与河流、大自然亲近的场所,帮助市民重拾他们失去的本质。碧山公园应成为一个文化中心,失去的文化遗产和习俗,如社区园艺等应被融入其中。此外,公园应提供举办文化活动的场所,如观察大自然等文化活动。

项目参与方及所需资源

新加坡市民(委托人):

新加坡公用事业局,新加坡国家水务管理机构(www.pub.gov.sg

新加坡国家公园局(www.nparks.gov.sg)

公众参与:以“旧的碧山公园”为主题对市民进行问卷调查、设计工作室与邻近学校孩子的合作、收集草根媒体上公众对此项目的评论

项目团队:

概念/设计出自:戴水道景观设计咨询公司(www.dreiseitl.com)

项目工程师:CH2MHILL (www.ch2m.com)

咨询顾问:

生物工程师Peter Geitz

该项目由新加坡公用事业局及新加坡国家公园局共同出资。这也是新加坡史上第一次由两个政府部门共同承担项目责任。  

项目创新

新加坡加冷河—碧山公园项目在东南亚国家来说可谓是革新式的。它开创了该项目类型的先河,成功地把自然河道与公园融为一体,也为市民打造了一个亲近大自然的理想去处和嬉戏场所。在20世纪70年代,所有的河流都被改造成冷冰冰、线条笔直的混凝土大水沟。如今,是时候把新加坡重新打造成一个融水循环系统、生物多样性及人类为一体的小岛。

新加坡公用事业局的“活跃、美丽、干净”水源计划(Active,Beautiful,Clean Waters,简称ABC Waters)致力于节约饮用水资源、分散雨水管理系统以及增强市民对水的亲近感。Central Watershed的总体规划是用创新的、想象不到的方式把新加坡的命脉—水资源与城市规划融为一体。通过工程改造,把公园风景与城市建设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带来全新的视觉享受。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修复新加坡的河道并打造一系列的水景,在装饰城市的同时使市民和大自然和谐共处。

这将是Central Watershed规划的一个活力网络工程,它把自然河道与公园里绿茵茵的草地、翠绿树木和人类巧妙地融为一体,正如计划名称所言“活跃、美丽、干净”。该项目概念延伸成为一项政策。该政策已经被新加坡政府所采用并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依法执行。

该项目另一个创新之处在于它采纳了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河岸上插入木桩,形成框格式墙,并在木桩之间植入植物。待植物在河岸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其根部已与木桩纠结在一起后,河岸就会变得十分稳固。植物的种植也避免河岸泥土在下大雨时遭冲刷侵蚀。

这一项技术在欧美等国已经相当普遍,但却第一次在热带国家应用,所以负责公司必须重新寻找合适的热带植物(比如根部组织适合的、生命力顽强的、适合试验的一些植物)。 该创新项目仅借用了其他实践经验的部分成果。两者的结合是独一无二、前所未有的。

实施困难及处理

因为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是第一次在热带国家应用,所以最初我们确实听到了排斥这种工程技术的声音。但是试验河道的成功让人们开始相信这项技术是可行的、值得相信的。

新加坡市民都非常喜欢重建后的碧山公园。他们从公众开放日起,就迫不及待地去感受、游玩、观察公园里新设的动物之家和大自然景色。学校的孩子们、学生以及成人都来公园参观考察。三五知己约在一起观鸟或者观看为园里稀有动物所拍摄的影片。人与自然的亲近使提高了市民爱护公园的意识。而且,负责维护、发展公园的相关组织也已经成立。

城市的维修团队也需要重新学习一套全新的维修程序。有别于混凝土大水沟的维修程序,维护生态修复工程需要不同的程序。这样的重新学习有助于碧山公园的后期发展项目的圆满完成。

拆毁大水沟所得的混凝土得以循环利用,建成了完整的自行车跑道。这一资源的再利用告诉我们如何节省资源并变“废”为宝。

与加冷河的相接实质上也是保证了市民饮用水源的供给,也加强了市民对水龙头里出来的水的亲切感和了解程度。此外,因下雨而造成的水位高低起伏也让市民更了解在项目中融入雨水管理系统的巧妙之处。

经检测,公园里生物多样性增加了30%。新加坡国家公园局将永久负责这一检测工作,包括常规的动物数目清点及稀有植物物种的培植。国家公用事业局负责监管加冷河及生态水源净化系统的水质量问题。

工作方法

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监测植物发育状况、植物根部状况等等。(所得数据是独一无二的并且是全亚洲首创的。)

植物种群:国家公园局员工将接受一系列有关维护植物种群的培训。

河道中设水位监视器:如果雨量增大导致水位超过一定限制,警报就会响起,告诉市民赶紧离开河道。

可供借鉴的经验

最能彰显该创新项目的就是把混凝土大水沟改建成自然河道的同时,融入了雨水管理系统。这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比如在管理河流和雨水、自然与城市相结合、提供市民休息娱乐场所等方面。城市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大自然的对立面,而如今,我们需要把大自然和城市融为一体。城市的韧性需要增强,因为气候变化容易导致洪灾,而干旱期则极大地影响了城市发展。这个创新项目的一体化概念能帮助新加坡等城市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它能很好地处理雨水、净化市民的饮用水;能让植物和动物种群回归到城市;能给市民创造更多娱乐休闲的场所并有更多亲近大自然的机会。这一全盘计划能许我们的地球一个未来。